[
摘要]: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,以急慢性肌筋膜损伤为主,系常见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,但其详细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。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的中心,活动度很大,其两侧横突附着有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起点及腹横肌、背阔肌的深部筋膜。腰部和腹部肌肉强力收缩时,此处受力很大,易致附着的肌肉撕裂损伤,因损伤后激发的无菌性炎症,使邻近神经发生纤维变性,引起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。本文从发病原因、临床表现、诊断及鉴别诊断、治疗等几个方面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作了详细的描述,对临床治疗此种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。
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,其详细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,以急慢性肌筋膜损伤为主,系常见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。
病因 腰椎横突是腰背筋膜前层的附着处,各横突间有横突间肌及横突间韧带。横突是腰方肌和横突棘肌的起止点,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通过腱膜也起于此,对腰背部运动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。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的中心,活动度很大。其两侧横突较长,横突上有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起点亦有腹横肌、背阔肌的深部筋膜附着于其上。还有一些小的肌肉附着,腰部和腹部肌肉强力收缩时,此处受力很大,易致附着的肌肉撕裂损伤,因损伤后激发的无菌性炎症,使邻近神经发生纤维变性,引起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。
第1、2腰椎后部厚度大于前面;第4、5腰椎与之相反,而第3腰椎的椎体前后厚度相等。肌肉的牵拉杠杆力较强
,尤其是横突左右不对称或横突向后偏斜时。当腰椎左右侧弯及扭屈活动时更甚。附着在横突上的有腰背筋膜之深层及腰方肌。当这些肌肉单侧收缩时,可使腰部向同侧前方弯曲,使横突与肌肉筋膜附着处受伤。同时也可因肌肉收缩牵涉而使腰神经感觉支受牵拉而产生疼痛。第1~3腰神经的后支穿过起于横突的肌筋膜行于横突背侧,当附着于横突的肌纤维组织因损伤产生粘连及瘢痕时,神经可受到嵌压产生疼痛。
此病尤以青壮年多见,大多数患者都有损伤史,与腰部活动范围广、负重多有关,特别是经常弯腰或突然扭转;动作不协调时则更易发生。
急性损伤者,可有肿胀、皮下淤血,触痛明显,甚至有棘间过宽或棘突裂隙,病理机制多由于棘上韧带受牵拉产生多次小损伤,局部有出血、渗液,修复后可有瘢痕及组织增生。镜下可见淋巴细胞浸润,小血管壁增厚,软组织内神经变性及钙盐沉着等。
临床表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好发在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,男性多发,病人常有腰部扭伤史,腰部两侧疼痛较多; 疼痛程度及性质不一。弯腰时加重,疼痛多呈持续性。部分患者主诉疼痛向同侧棘突旁甚至臀部及下肢放射,重者不能仰卧,翻身走路困难,但咳嗽、喷嚏等对疼痛**。(可与其他神经根压痛如梨状肌综合征相区别)少数病人有间歇性跛行。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。
第3腰椎(或第2、4腰椎)横突尖端处有局限性压痛。于第三腰椎横突尖端有明显的局压痛,定位固定,是本综合征的特点。并可反射性痛。有长期随访的病人可观察到在早期臀部、腰部稍显丰满,晚期则可显示臀肌萎缩,对比所见有诊断意义。有些病人于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处可触及活动的肌肉痉挛结节,于臀中肌的后缘及臀大肌的前缘相互交接处可触及隆起的索条状物,并有明显触压痛,曾有人认为此索条状物为臀上皮神经,而实际是紧张痉挛的臀中肌。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,但加强试验为阴性,股内收肌明显紧张。
股内收肌肌紧张症状在部分病人十分明显,这是由于股内收肌是由腰2~4发出的闭孔神经所支配,当腰1、2、3发出的脊神经后支遭受刺激时,能反射性地引起股内收肌肌紧张性痉挛的缘故。
诊断及鉴别诊断
根据症状和体征多能确立诊断。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、急性骶髂关节损伤、梨状肌综合征作出鉴别。(见后面的病例分析)对少数难以确诊的患者,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诊断性注射利多卡因,疼痛立即消失,是有用的鉴别诊断方法。
治疗 多数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可经过非手术治疗而缓解,少数顽固性患者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。
1. 第三腰椎横突注射治疗。
2. 减少弯腰活动,可外敷消肿止痛药物。
3. 慢性期可采用理疗、针灸等疗法,一般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。
4. 镇痛药物治疗。
5. 中药治疗。
6. 手术疗法:对症状严重,频繁发作、保守冶疗不愈、影响工作生活的患者,必要时作横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术,亦可作第三腰椎横突剥离或切除术。手术于硬膜外麻醉下进行,沿骶棘外缘切口,切开肌筋膜鞘,沿肌外缘找到横突尖部,在尖部周围切断附于其上的紧张的肌起止点及筋膜,分离并切除横突尖端1~2cm,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。